近日,陕西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远赴”美国,来了一场“跨国游”。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董勇英副教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现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关于兵马俑的历史故事。远在大洋彼岸的一群美国中小学生们,通过网络直播在云端认真聆听,感受着中国秦文化的魅力。这样的场景,近年来已成为董勇英工作的一部分。
2016年,董勇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开展博物馆教育专业学习,还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教育技术办公室(OET)进行调研时,结识了那里的主任斯蒂芬妮·诺比。
作为全球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史密森尼学会的数字教育平台——教育技术办公室是美国境内的主流公共学习网络,网站提供世界众多历史、艺术和自然等学习资料,但董勇英发现,这个知名的博物馆教育网站上,却没有关于中国博物馆的内容。
【资料图】
“为什么不利用数字资源来推广我们中国的秦兵马俑,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经过和斯蒂芬妮·诺比的交流,董勇英发起并促进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史密森尼学会的博物馆数字教育合作。双方于2017年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并表示将致力于通过中外博物馆数字教育的合作,提高中美两国K-12教师和学生对使用博物馆数字资源支持课堂教学的利用,丰富中国历史和文化在美国的学习,加强中国和美国的博物馆资源合作。自此,有关秦兵马俑的官方数字教育资料也正式发布在这个博物馆机构网站上。
不同于直接将大篇幅的介绍展示在学生面前,董勇英和秦始皇陵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对博物馆的权威资料,按照美国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分类整理、编辑翻译,以模块(课件)的形式发布在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平台上。模块(课件)设计伊始,就全力打造可以融通中美课堂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模块设计考虑到美国多个教学标准要求,在讲述知识的同时,引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方法,通过设置看图回答问题、制作自己的兵马俑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这些线上教学模块(课件)基本上覆盖了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相关的各种主题,从秦始皇个人的经历到一统中国的历史,从秦代的政治制度到其对后世的影响,从兵马俑的不同类型到兵马俑坑的布局,从考古发掘到彩绘保护技术,使学习者能够对秦始皇、兵马俑及这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经不完全统计,秦兵马俑数字教育模块自2017年上线以来,网站访问量已达12万多人次。2017年11月,在第97届全美社会学科委员会年会上,董勇英与美方代表共同主持发布《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
2018年,董勇英获批陕西省文物局的科研课题《陕西文化遗产海外传播新模式研究与对策——以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合作为例》。该课题成果之一的“秦兵马俑数字教育”,以一种创新方式推动了中外博物馆数字教育资源的合作与使用,使得博物馆数字教育的国际合作模式更具内涵亦更丰富,先后获得2020年第二届“海帆奖”最佳案例奖,2021年获得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佳优秀推荐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2021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2022年获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2020年,董勇英还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破格聘为客座研究员。同年,董勇英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她也将更多博物馆教育的新元素融入面向学校留学生的文化教学中。2021年,董勇英团队顺利获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年“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相遇兵马俑,走进秦文化》,首创线上课程“国际中文教育+博物馆数字教育”,授课对象为美国学生。课程一推出,便吸引了美国200多名大中小学生报名。
“一个兵马俑身着什么样的衣衫?是长袍还是盔甲?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平板样式、双卷尾样式,又或是不佩戴帽子......”董勇英团队采用直播课加录播课的方式,将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学习与以秦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博物馆元素相融合,分为不同的主题为海外学生授课。直播课将课堂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一件件包含中国文化的历史文物鲜活地展示在电脑另一端的海外学生眼前。该项目课程受到了美国学生的好评,学生们纷纷通过视频短片、手绘图片等表达对授课老师的感谢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
今年,董勇英团队研发的一门为国际学生开设的线上课程——《陕西艺术历史文化》获批陕西特色线上课程,他们创新性地把中国博物馆文化融入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团队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考古博物馆以及火爆全网的“长安十二时辰”等文化机构积极探索馆校合作,开设博物馆第二课堂,向留学生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据悉,今年新一期的海外线上教学即将启动,在继续打造国际中文教育+博物馆的品牌课程“相遇兵马俑,走进中国文化”的同时,董勇英团队添加了《学修兵马俑》和《学写秦小篆》等特色课程。“希望海外学生能够在学习、体验秦兵马俑、汉唐丝绸之路和中文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董勇英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冯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