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金山卫镇永联村是典型的动迁村,2002年至今,98%的村民因拆迁“上楼”成为了居民,分散在飞虹南村、山康花苑、古城新苑、御景龙庭等11个小区。曾经的村民拥有了“双重身份”,但也使永联村面临着“尴尬处境”:距离远、管不到;居住分散、凝聚力弱;办事效率低、缺乏情感认同等等。
但短短几年,永联村就发生了大变化,村民的幸福感日益提升,比如,村民享受的各项福利,“家门口”就能够办理;村里组织活动,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村干部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及时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事……
近期,记者走访了永联村,探寻乡村治理背后的“幸福密码”,看村干部如何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资料图】
办公室“搬”进社区,村干部开启“下沉式”服务
“下楼的功夫就能申请,不用专门跑村委会了,这个办事窗口很方便。”前不久,家住山康花苑的杨先生在小区的党群服务点为父母申请了尿布。他口中的“办事窗口”正是永联村的“一门式”服务窗口。
据了解,为方便村民高效办事,2019年,永联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一窗受理”的服务方式,在山康党群服务点打造了“一门式”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福利领取、矛盾调解等全方位、常态化的“不打烊”服务,实现“进一门办多事”基层服务效能“再升级”。
“由于户籍关系还在村里,一些事项仍需到村委会办理,但有的村民不清楚相关政策,可能要多跑几个来回才能办好,尤其对于老年人群,多有不便。”永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玲玲说,“设立‘一门式’窗口后,村民可以联系窗口值班人员,在‘家门口’完成业务办理,效率提高了不少。”
如今,“一门式”窗口受到村民的普遍好评。“办事不用来回跑,也不担心漏拿材料。下楼就直接办理,蛮灵的。”这样的办事效率让村民们连连称赞。
“村居联动”共治理,融合发展“一家亲”
前段时间,明卫居民区、永联村、八一村、横浦村就小区地下车库进出口道闸改造的相关事项达成了共识,并举行了村居结对签约仪式。
原来,在大调研“集中回访日”活动中,有多位居民反映地下车库道闸和小区大门进出口道闸不匹配,造成小区地面停车困难的问题,于是,明卫居民区就联系了居民户籍地所在地永联村、八一村、横浦村,希望通过结对共建,在改造小区大门进出口道闸的同时,能共同出资对地下车库道闸进行改造、升级、维护。
事实上,除了“道闸改造”项目,南门居民区睦邻花园建设以及东门居民区邻里中心软硬件提升工程也是永联村实行“村居联动”发展的真实写照。
“虽然村民成为了居民,但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的服务就会及时跟上,与居民区一起绘就社区民生的‘幸福圈’。”俞玲玲说,“每周四,我们的村干部都会到东平居委会坐班,和居委会干部一起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切实增强村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据了解,近年来,永联村和居民区始终坚持齐抓共管、联动融合,致力于在基层治理、人居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做好“联”字文章,实现了资源共享、困难联解、实事共办,真正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打造特色“睦邻点”,留住乡村“人情味”
“阿婆,来给你们送土豆了,刚摘的,很新鲜。”近日,俞玲玲来到金康花苑睦邻点,将从“联心菜园”采摘的土豆送到老人手中。老人们接过土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前段时间,俞玲玲在睦邻点实地调研时发现不少老人存在生活孤单的现象,便和毗邻党建结对单位、结对居民区商量,通过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的形式,给予老人更多的温暖关怀,切实将调研发现的“问题清单”变成“服务清单”。
事实上,睦邻点不仅是社情民意的汇集地,也是集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于一体的阵地。依托睦邻点,永联村不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将健康知识讲座、文艺表演、量血压等志愿服务送到村民家中,让他们感受来自“娘家”的温暖。
“整村动迁后,村民分散在各个居民小区,为进一步凝聚民心、促进自治,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征集村民意见建议,最终决定打造睦邻点,让村民们有情感连接的阵地,切实营造和谐温馨的‘睦邻文化’。”据俞玲玲介绍,2016年起,永联村紧扣群众需求,在3个小区打造了3个“睦邻点”。
作者:周倩 薄小波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